像失望和委屈這種東西藏在心裡就好,懂你的不必解釋,不懂的何必解釋。
你寫PPT時,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,你看報表時,梅裡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。你擠進地鐵時,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,你在會議中吵架時,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。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,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,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。
如果沒有你,珠穆瑯瑪峰上不會有人類的足跡;如果沒有你,西藏高原不會有長年駐守的綠色身影。
路明非抱著頭,蜷縮著,忽然明白瞭龍為什麼要掃空月臺,他是意識到強敵的到來,要把收藏的東西藏在自己的身後。就像是巨大的災禍到來的時候,孩子把心愛的玩具藏在床下最隱秘的角落,以為這樣它們就安全瞭。
如果說,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話能最完整,最準確的表達西藏,我想除瞭“嗡嘛呢叭咪吽”六個字以外,再無其他。如果說,人的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,那麼,“嗡嘛呢叭咪吽”六個字之外,一無所有。
錯高湖,以它那獨特的景色和濃鬱的宗教色彩,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人們。據說,將來還要在這裡興建馬路、賓館等,讓更多的人來領略大好風光,認識西藏,認識中國。
幾千年來,在中國內地與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間,隻有人類和他們的馬匹循著這條古道穿梭於西南部的群山峻嶺之間。順著這條行人走出來的崎嶇不平的道路,一些商品像茶葉、鹽和糖流入到瞭西藏。與此同時,馬、牛、皮毛、麝香等當地產品也走向瞭外面的世界。這條道被稱為茶馬古道,綿延縱橫4,000多公裡,主要途徑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和雲南省,以及西藏自治區。在唐朝(618-907)首次出現瞭古代的商業通道,宋、元、明、清年間也出現瞭商業通道,時間長達1,200多年。這條古道促進瞭地區和文化交流,也像著名的“絲綢之路”一樣促進瞭民族之間的融合。
當歲月流轉與時光輪回都無跡可循時,你驀然回首,會發現有一樣東西藏在時光長劇的背後。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:大學。
我快速做好兩個雪球扔瞭過去,而爸爸的三個大雪球早已飛來,一個打在我的背上,我連忙又扔去兩個雪球,其中一個命中。爸爸又扔過來三個雪球,打得我落花流水、狼狽不堪。我氣極瞭,準備瞭五個雪球,一個一個扔瞭過去,打得爸爸東躲西藏的。爸爸做雪球的速度太快瞭,雪球像流彈一樣在我身邊飛過。
在西藏,再努力也燒不開一壺水,說明大環境很重要;騎自行車,再努力也追不上寶馬車,說明公平很重要;一個男人,再優秀沒女人也生不下孩子,說明配合很重要;所以有時候,我們光是努力是不夠的,還要學會適應環境和迎合規則。你說對不對?
誰都可以陶醉於旅途的風景,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積極面對慘淡的生活。無論是一個人騎車去西藏,還是一個人背包環遊世界,這些勇敢都抵不上安於平淡的勇氣。你們贊同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