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為昨日的錯而萎靡不振,隻要今日做好今日的事,就OK,你就是最棒的!
人類被賦予瞭一種工作,那就是精神的成長。
再堅強的人,心裡都必須有那麼一些弱點,一觸就碎,一碰就痛。因為不想受傷,我們戴上方具,穿上武裝,設法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藏起來。但是,我們隠藏的愈多,被發現的時候,暴露的就更多。我們愈不敢應對傷痛,被刺傷的時候,傷口就愈痛。最不容易受傷的人,不是最堅強的人,而是最坦誠應對自己的人。
雨,有急,有緩;路,有平,有坎。世上的事,有順,有逆;人生的情,有喜,有悲。順境,不要得意,狂妄傲慢,喜悅能夠持續;逆境,不要氣餒,絕望悲戚,事情還有轉機。人生路上,無論怎樣,我們都要走下去。榮也好,辱也吧,坦然面對,心平氣靜,安然於得失,淡然於成敗,依舊向前。
善良是一種聾子能聽見盲人能看見的語言。
有時,一個笑就擊敗瞭一輩子,一滴淚就還清瞭一個人。
愛是兩個人的事,如果你還執著著,糾纏著,原地打滾痛苦的愛著。時過境遷之後,你會發現,是自己挖瞭坑,下方埋葬的全部都是青春。
那個人,突然不聯系你瞭,很正常;那個人,突然又聯系你瞭,也很正常,這什麼也不說明。
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。——朱熹《答鞏仲至》
在人際交往上,我們最多隻能做到禮節上的互不侵犯,但越是交心,越不可能越過價值觀的差異。因為價值觀而造成的孤獨,無法因為自身的改變而緩解。而且,即使改變,也隻能就高不就低,也就是說,你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,去適應別人的高度,但無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,去遷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。
坦然相對生活那些平淡無奇,生活終歸不是遊戲,那些所有的斤斤計較,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摧毀浮躁和黯淡。學會規范自己的內心狀態,活好生活中的那些難得糊塗。
活著一天,就是有福氣,就該珍惜。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,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。
不管現在的時代有什麼缺點,他確實是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和概念出現,每天都像過聖誕節,人是很貪婪,但是也很勇敢,面對浩瀚的宇宙,沒有心裡的愛和勇敢,我們就真的太渺小瞭。
佛,不是一尊偶像,而是人生修行的碩果。不一定要焚香叩拜,佛在心中,而不在身外。佛是過來人,人是未來佛。佛之所以為佛,皆因他看透瞭常人看不透的局,做瞭常人做不到的事。人之所以是人,皆因七情六欲纏身,看不透,也走不出來。若心能頓悟,學會滿足,你我皆可成佛。
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時候,如果能做到心氣暢通——既能及時排解自己的氣,又能有效化解他人的怨,一定會感到一身輕松。
擁有夢想隻是一種智力,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。
人生在世,可以躑躅,可以潦倒,可以跌到,可以受傷,而唯一不可或缺的,就是堅持對理想的仰望。
茶喝三道,第一道,苦若生命;第二道,甜似愛情;第三道,淡若輕風。
真正的幸福感,必然要帶有一點點“苦味”,否則就領略不到甜蜜時的喜悅。多少曾經以為的大風大浪,日後看來不過是毛毛細雨。成長註定吃苦,而吃苦,也是可以養生的。
我們之所以會心累,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,舉棋不定;我們之所以會煩惱,就是記性太好,該記的,不該記的,都會留在記憶裡;我們之所以會痛苦,就是追求的太多;我們之所以不快樂,就是奢望的太多。
人生的本質,不僅是讓生命享受屬於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,同時也感受生活中的苦與痛。人生的真正內涵,其實就是在於享受幸福快樂與體驗苦痛中,給予人一種思想的升華與成熟。沒有苦痛的存在,也就不能真正感受快樂與幸福的那份愜意的微笑;沒有快樂與幸福的存在,人生也就永遠不明白什麼是苦什麼是痛。
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,是可恥的。
記住你的內在價值,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。
我相信一見鐘情,而且,隻相信一見鐘情。
擁有瞭一顆赤城的心,便擁有瞭朋友;擁有瞭一顆善良的心,便擁有瞭友愛。
種花養鳥,讀書下棋,上班下班,與世無爭,理解平靜平淡安穩安逸,對平凡者來說,平凡是一種人生態度。
理解生命就是一個過客,聚散離合一場經過,承擔著一場悲歡交錯,但並不意味著生命就是一場被動,人世間的紛繁和復雜,恰恰需要我們內心的一種平淡與柔和,更不能把命運活成一場悲情,既然是那些平常的日子,那首先要活成一場平安,淡然,自然。
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嘲笑別人,而不願意被別人嘲笑。在別人處於尷尬境遇時,你如果能通過自己出醜來減少他的難堪,他一定對你非常感激。
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,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,是讀不懂書的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,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。
生活是一場成全和成就,但生活的確沒有承諾過誰一定要用好狀態好臉色,而有的人就把生活誤解為一場辛苦,人生路上總是要面對和突兀,生活又不提醒能做什麼該做什麼,所以生活就成瞭一場探索,沉浮中仰望,磨難裡微笑,用你所有的力量去理解生活,多一分寬恕,就少一分糾結,多一分豁達,就少一分煩憂。
明知道天要下雨,就該帶把傘。明知道不會有結果,就請別開始。